English

情系山水

1999-05-0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赵和平 我有话说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来到洪凌家,走访了这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近年来在画坛颇有成就的青年画家。

洪凌拿出一本他新近出版的油画集《山水精神》送给我,并向我讲述了当时创作的经历和故事。画集中不论是色彩斑驳、岩树苍茫的北方雪景,还是那清幽淡逸、植被丰茂的皖南山水,都给人一种平和静谧而又自然质朴的美感,而这画面中的每一处交错的笔触都渗透着画家的心血,牵动着他与山水的情缘。

洪凌1979年在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不久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现为该院油画系副教授。他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从不间断写生和对油画的探索。

谈起他对艺术的探索,洪凌感慨道:“近20年经历的坎坷、彷徨与悲欢,虽比不得出家人的寂寞艰难,却也算领略了一番孤独旅途的甘苦。”

90年代初,当时学西画的同道大都紧追潮流,唯恐落伍。洪凌却在油画探索上受西方艺术影响做了诸多尝试之后,开始研读中国山水绘画,揣摩名家作品的笔神墨韵。他在后来多次写生与创作中触摸到了中西合璧的桥梁,并在中外大师的作品中看到了相合的暗流,这使得探索成为可能。他试图开辟一条沟通东西古今的通道,把两宋山水强行糅进油画,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选择。为此画家经常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并把画室建置在自然文化与人文文化都极为丰厚的风水宝地——黄山,使自我与山川愈加默契,主客交融,人天浑化。此后,洪凌创作了《疏雨岚烟》、《润雨无声》等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文化寻绎的独到之处,他回归的不仅是大自然的万千美景,还试图回归一种他所领悟与崇尚的“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精神。苏旅先生评述道:“尽管这种尝试未免生硬干涩,但愈往深处走的洪凌就愈显露出一种滋润浑然和从容不迫”。洪凌的学术贡献在于他的创作实践使得许多浅薄的时下采风式的绘画顿显苍白。

洪凌对自然的爱,也换取了自然的回赠。从画家近期作品中不难看出其艺术表现仿佛达到了一种平静的境界,褪去了早期的骚动,弥漫着优雅自然的生命意绪。1995年洪凌在香港举办了第一次个展《山水精神——洪凌画展》,同年参加了《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获铜奖,1996年赴欧洲六国考察并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个展,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画展并获奖。《暮色》、《初夏》、《秋草》、《山涧》等作品分别被北京市美协、中国美术馆和日本中川美术馆收藏。

我不知不觉地被洪凌的“山水精神”感染了。面对成功他显得很理智,他在一篇“自述”中说:“画事之修为总是在苦悟中有境,在寻觅中得道,而绵延于佳境之时,也必暗伏下新的艰难。”他深知:开拓中国油画独立样式的道路还远未穷尽,许多困惑仍有待于他一个个去破除。甘于寂寞、勇于探索正是洪凌的魅力所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